top of page

腸癌資訊

20220627_02.jpg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大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後部份,包括結腸、直腸和肛門,在不同因素的影響下,大腸黏膜出現異常增生,形成大腸瘜肉,雖然大部分瘜肉是良性,但有部分會慢慢演變成為大腸癌 。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9年的數據顯示,大腸癌是本港第二大常見癌症,過去五年都有超過5,000宗新確診個案,同時亦是本港癌症殺手第二位,2019年因大腸癌死亡的人數超過2,000人,而男性的發病率比女性稍高,比例約爲1.4比1 。

WhatsApp 圖片2025-06-0917.16.28_813d7201.jpg

譚慧賢醫生-腸癌訪談

譚慧賢醫生- 腸胃科 大腸癌分為四期:第一期仍在黏膜層內,第二期進入肌肉層,第三期則擴展至腸邊的淋巴結,而第四期則已擴散至遠端器官,包括最常見的肝臟和肺部。現在,大腸癌的治療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過去,如果癌症已經擴散到肝臟和肺部,通常會被判斷為末期,但現在的癌症治療技術進步了許多,有許多輔助藥物和手術選擇,可以切除一些相對較小的腫瘤。 大腸癌的擴散通常與大腸息肉的形成有關。研究顯示,基因突變在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這些突變會在黏膜細胞中累積,導致正常的黏膜變成良性息肉,然後再進一步變惡性,最終發展為大腸癌。造成大腸癌的原因有很多種,最基本的是遺傳因素。例如,有些人可能會遺傳到某些基因突變,導致他們年紀小時就已經有多個息肉。此外,環境因素,例如食用紅肉,也是已知的大腸癌風險因素之一。 大腸癌的手術治療是最常見的。例如,對於一至三期的腫瘤,標準的做法是進行微創的大腸切除手術。許多情況下,手術後不需要做人工肛門的造口。然而,如果腫瘤靠近肛門,可能需要做一個臨時的造口來保護新接駁的部位,因為該區域的血液循環較差。完成第一次手術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再進行第二次手術來恢復正常的造口。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行大腸癌篩查,我們也發現了更多的零期腫瘤,這些腫瘤通常呈現扁平的息肉狀態。現在有一些最新的治療方法,包括無創的大腸內窺鏡手術,這種手術可以通過大腸鏡直接切除腫瘤,作為一種根治手段。這是一種較新的技術,病人不需要在腹部開刀,甚至不需要在肚皮上留下任何傷口。 在進行內窺鏡手術時,通常會使用一些特製的藥物,將腫瘤下方的肌肉層膨脹,讓腫瘤浮起。然後使用特製的刀具在內窺鏡的通道中切除腫瘤。這個過程有點類似於日本料理中的刺身切割,薄薄地將腫瘤切除.

WhatsApp 圖片2025-06-0917.16.29_4c26f468.jpg

陳愷怡醫生-腸癌訪談

陳愷怡醫生- 大腸癌 大腸息肉並不等同於癌症,暫時來說它是一種良性的增生。但是,由於許多大腸癌都是由息肉演變而來,因此我們非常重視清除這些息肉。從大腸息肉變為腸癌的過程大約需要5至10年,因此如果在息肉階段就能夠清除,則可以避免其發展為癌症。 早期的大腸癌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我們提倡大家儘早進行大腸鏡檢查,以便篩查早期大腸癌。然而,當腫瘤開始增長時,病人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比較常見的症狀包括大便習慣的改變,例如突然出現腹瀉或便秘,或者大便帶有血液和黏液分泌物。有些病人可能會感到腹痛,並且在病情進展到後期時,可能會觸摸到腹部的腫塊,或者出現貧血的情況。 大腸癌大多與我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有關,遺傳因素則較少見。實際上,因為遺傳病變引起的大腸癌僅占所有病例的一小部分。因此,大部分大腸癌的發生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包括飲食過多肉類和醃製食品、吸煙、飲酒、缺乏運動,以及肥胖等因素。因此,我們建議所有人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多休息、進行適度運動、健康飲食(多蔬菜、少肉類、少醃製食品),並控制生活壓力,以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在診斷過程中,我們會首先進行問診,了解病人的症狀、家族史及是否有長期病痛。接著,我們會進行臨床檢查,包括觸診腹部以檢查是否有硬塊,以及進行肛門檢查,以確定有無腫瘤或出血。隨後,我們會進行大腸鏡檢查,通過肛門插入大腸鏡以檢查腸道內是否有息肉或腫瘤。如果在檢查中發現息肉,通常可以立即清除;如果發現腫瘤,我們則會取組織進行化驗以確診。如果組織報告顯示為癌症,我們會進一步進行電腦掃描、磁共振成像(MRI)或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掃描)等檢查,以確定大腸癌的期數。這是因為如果大腸癌局限於腸道內部,則治療方案會有所不同。

WhatsApp 圖片2025-06-0917.16.27_35ba6297.jpg

黃韻婷中醫師-腸癌訪談

現在香港的中醫師和西醫的分類方式是一樣的。大腸癌是一個涵蓋下消化道的廣泛統稱,因此可以分為兩部分:上部稱為結腸癌,下部則是直腸癌。現在中西醫的分類方法都相同。 很多時候,腸癌的病人,中醫可能會稱之為“大腸濕熱”。但如果根據西醫的分類,則會更加細緻,分為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這種分法是以腫瘤是否侵入黏膜來界定的。實際上,一期和二期主要是指腸粘膜內的腫瘤範圍,屬於早期。而當腫瘤已經影響到淋巴的時候,就進入了中期,主要是二期和三期。到了第四期,則不僅僅是淋巴的影響,而是已經擴散到遠端的器官。 對於有造口的腸癌病人,他們的傷口往往需要不斷護理,包括更換造口袋等。關於傷口的清潔程度,這非常重要。因此,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食慾,並且非常注重營養的吸收。在腸癌病人中,許多人會有戒口的情況。然而,研究顯示,癌症病人在臨床指南中明確指出不需要戒口。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吃新鮮的食物,並進行運動,這對身體有很大幫助。運動並不一定要出汗,我們也響應政府的呼籲,每天至少要步行一萬步,這已經足夠。並不是說你必須一直走,可以分幾次走,或者在商場內走動也可以。另外,如果在服用中藥的期間,造口袋可能需要經常更換,因此要記住在清潔的環境中進行護理,確保做好清潔工作. 關於有造口袋的病人排便功能的問,。腸癌病人的肛門情況可能會出現滲漏,這些滲漏會刺激肛門周圍的衛生。因此,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病人應該多攝取一些食物,以補益氣血,例如白術或北芪等,這些食材具有補血和補氣的作用,可以大大減少相關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並且在造口袋的過程中,病人可能正在使用其他化療藥物,因此建議向註冊中醫師詢問,讓他們使用相應的中藥來幫助調理身體。 中醫古書中提到,癌症的發生與體內的痰濕積聚有關,這些痰濕長時間滯留在體內,最終可能形成癌症。癌字的最初含義是指癌石,這種情況在身體表面上可能觸摸到一些硬塊。隨著科技的進步,這方面的療法已經變得非常成熟。現在香港和內地的中醫都在跟隨西醫對癌症的分類與研究。 我們認知到,癌細胞的產生主要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這些細胞會無端端地瘋狂生長。這與人口老化有直接關係,也與飲食和污染有一定聯繫。因此,中醫師需要了解癌症的發病機制以及癌細胞的組織變化,這樣才能更精準地開立處方。 要預防癌症,中醫經常強調中庸之道。我們的研究顯示,在某些情況下並不需要戒口,但預防癌症的關鍵在於養生的基本概念。目前網上有許多平台提供應用程式(APP),幫助大家了解自己的體質,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養生,這樣可以有效預防癌症。香港在過去幾年獲得了全球人均壽命最長城市的殊榮,女性的平均壽命達到89歲,男性則為87歲,這顯示香港人非常懂得養生。最關鍵的是要注意飲食、睡眠和排便。因此,大家要記得適量運動,並保持飲食上選用新鮮的食材。此外,使用APP來檢視自己的體質,並根據這些資訊來調整飲食,可以達到預防癌症的最佳效果。 明年香港政府將設立全香港第一間中醫院,並已經制定了許多臨床指南。市民可以前往18間教研中心接受中醫服務,癌症治療的費用為120元,包括五劑中藥。這樣一來,市民就能夠接受中醫的治療,包括大腸癌。香港的癌症治療在過去十年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每位病人在接受化療、標靶治療、最新的免疫治療或放療時,肝腎功能都可能會有波動。因此,我們建議病人在接受這些治療的初期,特別是頭兩針的時候,務必獲得穩定的報告後再向註冊中醫師求診。

WhatsApp 圖片2025-06-0917.44.02_02124a33.jpg

癌症治療期間與治療後的營養管理:放療與化療的挑戰 - 健康科學系大學講師 (郭汶熹先生) 癌症治療是一場艱鉅的旅程,在多年的癌症護理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癌症治療期間和治療後的營養管理是病人康復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無論是放療還是化療,這些治療方法雖然能有效對抗癌細胞,但也會對病人的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尤其是對營養攝取的影響。作為一名註冊護士和健康科學系大學講師,我希望能通過這篇文章,分享我在臨床實踐中的經驗,幫助更多病人和家屬了解如何應對治療期間及治療後的營養挑戰。 治療期間的營養問題與支持策略 在臨床工作中,我接觸過許多接受放療和化療的病人,他們普遍面臨以下營養問題: 1. 食慾下降 放療和化療可能會導致病人食慾不振,這與治療引起的噁心、嘔吐、味覺改變等有關。食慾下降會使病人難以攝取足夠的營養,進而導致體重下降和免疫力減弱。 2. 噁心與嘔吐 化療藥物和放療對消化道的刺激可能引發噁心和嘔吐,這會進一步影響病人的飲食攝入。長期的噁心和嘔吐可能導致脫水和電解質失衡。 3. 口腔潰瘍與吞嚥困難 放療(特別是頭頸部放療)和某些化療藥物可能導致口腔黏膜發炎,形成潰瘍,使病人進食時感到疼痛,甚至出現吞嚥困難。 4. 味覺與嗅覺改變 治療可能導致病人的味覺和嗅覺發生變化,使食物變得無味或產生金屬味,這會降低病人對食物的興趣。 5. 腹瀉或便秘 化療和放療可能影響腸道功能,導致腹瀉或便秘。這些問題會進一步影響病人的營養吸收和整體健康。 護理團隊的營養支持策略 在多年的護理工作中,我總結了一些有效的營養支持策略,幫助病人更好地應對治療期間的營養挑戰: 1. 飲食調整與營養補充 - 少量多餐:建議病人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食物,以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 - 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在食慾不振的情況下,建議病人選擇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如堅果、乳製品、雞蛋、豆類等,以維持體重和肌肉質量。 - 流質或軟質食物:對於口腔潰瘍或吞嚥困難的病人,可以提供流質或軟質食物,如湯品、果泥、粥等,以減少進食時的疼痛感。 2. 緩解噁心與嘔吐 - 藥物治療:根據醫生的建議,使用止吐藥物來控制噁心和嘔吐。 - 飲食建議:避免油膩、辛辣或氣味強烈的食物,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蘇打餅乾、米飯、香蕉等。 3. 口腔護理與疼痛管理 - 口腔清潔:建議病人定期進行口腔清潔,使用溫和的漱口水,避免刺激性物質。 - 局部止痛:對於口腔潰瘍,可以使用醫生開具的局部止痛藥物或漱口水來緩解疼痛。 4. 味覺與嗅覺改變的應對 - 嘗試新口味:鼓勵病人嘗試不同的調味方式,如使用檸檬汁、香草、香料等來增加食物的風味。 - 避免金屬餐具:對於味覺改變的病人,建議使用塑膠或陶瓷餐具,以減少金屬味對食物的影響。 5. 腸道功能管理 - 腹瀉管理:建議病人避免高纖維、高脂肪的食物,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米飯、蘋果泥等,並確保充足的水分攝入。 - 便秘管理: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全穀類、蔬菜和水果,並鼓勵病人多喝水,適當運動以促進腸道蠕動。 治療後的營養調整 治療結束後,病人的營養需求仍然需要關注,以促進身體恢復並降低復發風險。以下是一些治療後的營養調整建議: 1. 均衡飲食 建議病人攝取多樣化的食物,包括豐富的蔬菜、水果、全穀類和優質蛋白質,以維持健康的體重和免疫系統功能。參考「健康飲食餐盤」 ,確保飲食結構合理。 2. 增加膳食纖維 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秘。全穀類、蔬菜和水果是良好的纖維來源。護士可以建議病人多食用本地常見的高纖食材,如番薯、糙米和綠葉蔬菜。 3. 適量補充營養品 如果病人飲食攝取不足,可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鈣質或Omega-3脂肪酸等營養品。護士應指導病人選擇合適的產品,並提醒他們避免過量補充。

image.png

護理團隊的角色

“健康飲食餐盤”由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營養專家和《哈佛健康雜誌》(Harvard Health Publications)的編輯共同編製,是規劃健康平衡膳食(無論是用餐盤還是餐盒盛裝)的指南。

1. 營養評估與監測 我們需要定期評估病人的營養狀況,包括體重變化、飲食攝入量、血液檢查結果等,並根據評估結果調整營養支持計劃。例如,對於體重持續下降的病人,我們會建議增加高熱量、高蛋白的飲食,並與營養師合作制定個性化方案。 2. 提供個性化營養建議 每位病人的情況不同,我們需要根據他們的治療階段、副作用和個人喜好,提供針對性的飲食建議。例如,對於口腔潰瘍的病人,我們會建議選擇軟質或流質食物;對於味覺改變的病人,我們會鼓勵嘗試不同的調味方式。 3. 心理支持與教育 癌症治療期間,病人和家屬往往會感到焦慮和無助。我們需要通過耐心的溝通和教育,幫助他們了解營養管理的重要性,並提供實用的飲食建議。例如,我們會教導家屬如何準備適合病人的餐食,並鼓勵病人參與飲食計劃的制定。 4. 多學科協作 我們與營養師、醫生、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密切合作,確保病人獲得全面的營養支持。例如,在治療結束後,我們會與營養師合作,幫助病人過渡到均衡飲食,並根據需要補充營養品。 5. 長期追蹤與支持 治療結束後,我們會繼續追蹤病人的營養狀況,並提供持續的支持。例如,我們會定期提醒病人進行健康檢查,並根據他們的恢復情況調整飲食建議。 結語 在多年的癌症護理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營養管理是癌症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治療期間還是治療後,科學的飲食調整和護理支持都能顯著提升病人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作為護理團隊,我們不僅是病人的照顧者,更是他們的夥伴和引導者。我們通過專業的知識、細心的關懷和多學科的協作,幫助病人克服治療帶來的挑戰,重拾健康與信心。 未來,我們將繼續致力於提升癌症護理的專業水平,並通過教育與研究,推動更多創新的營養管理方法。我們相信,通過團隊的努力和病人的積極參與,每一位癌症病人都能在康復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健。

WhatsApp 圖片2025-06-0917.44.02_02124a33.jpg

大家好,我叫 Michelle。因為家族性結腸癌綜合症而罹患了結腸癌,但我已經康復了四年。四年前,由於病情的嚴重性,我不得不接受永久造口手術,因為我的腸道已經無法再正常運作。 當我被確診時,醫生告訴我需要進行造口手術,這讓我感到非常震驚,因為我無法想像自己這麼年輕就要過上帶著造口袋的生活。我當時非常害怕自己會變成一個負擔。現在,我已經適應了造口的生活。 在手術後的前兩個月,我不敢出門,因為我不知道如何與造口共處。之前我非常喜歡運動,但我覺得自己再也無法做以前喜歡的事情,只能待在家裡。然而,我是一個比較獨立的人,不想成為家人的負擔。我想嘗試重新回到以前的生活。 於是,我開始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並發現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增加了運動的強度。現在,我幾乎可以做很多運動,最近我開始攀岩,今天早上剛剛完成了一次攀岩。 手術後,我們的造口在腹部,不能承受過大的壓力,容易產生腸氣。起初,我很擔心,因此會使用腰封來固定腹部,但後來發現腰封又厚又硬,穿著不舒服,特別是在夏天,所以我最終放棄了使用腰封。

WhatsApp 圖片2025-06-0917.44.02_02124a33.jpg

結直腸癌與物理治療 結直腸癌是其中一種常見的癌症,患者除了要對抗癌細胞,亦要配合復康去回復身體機能。過程 中受癌細胞影響,患者會容易面對各種身體狀況例如容易疲勞、營養不良以及水份不足等等,物 理治療師可以透過評估病人體能、監察運動時身體狀況及制定合適復康運動計劃,減少運動時遭 遇的身體不適,幫助結腸癌患者在手術後安全又順利地回到日常生活以及重拾運動的樂趣。 在術後初期,物理治療師會從以下幾方面幫助患者: 1. 手術後的復康 在剛完成手術的幾星期,病人經歷過手術麻醉過程、傷口復原以及在休養期間缺乏足夠活動,需 要時間去處理體能失調(deconditioning),物理治療師可針對處理術後初期的呼吸訓練、簡單關節 活動和日常功能訓練例如步行運動,以盡快幫助病人回復日常所需體能。 2. 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 在進行下一步訓練前,物理治療師首先會考慮病人病歷、復原階段以及身體狀況,對病人體力、 靈活性、平衡能力和運動能力進行評估,以計劃合適的運動方案。 3. 制定復康運動計劃 根據評估結果,治療師會為患者制定合適的運動計劃。在訓練初期會因應病人身體狀況,逐漸加 強訓練強度,令病人容易適應。而訓練內容會包括伸展運動、帶氧運動例如步行訓練、單車器材 或是游泳;以及力量訓練例如輕量的重量訓練和阻力帶。 4. 監測和評估進展 物理治療師監察病人運動訓練,在運動過程中提供指導,確保患者用正確的形式進行訓練。期間 會留意病人身體反應,按需要適當地調整運動強度,避免出現過勞甚至受傷的情況。 物理治療師亦會定時跟進患者的進展,根據患者的回饋和身體反應,調整運動計劃以確保安全和 有效。 5. 如果病人想要重投運動甚至回到賽場上比賽,物理治療師會安排進一步針對性的強度訓練,以配 合運動需要的強度: 1. 心肺功能 訓練心肺功能是重投運動的基礎,開始強度訓練前,物理治療師可先進行次最大運動測試 (submaximal exercise test)去評估病人體能水平。按照病人測試結果,物理治療師可以安排合適 的運動方法和強度,例如用單車機或跑步形式進行間歇訓練(inteval training),配合監察病人運動 時的心率和狀態調整強度,去達至安全又理想的訓練效果。 2. 體能訓練 要重投運動,病人需要有足夠的肌肉和核心力量去應付相應的體能需要。物理治療師可以針對運 動需要的肌力、耐力、平衡力、協調控制和爆發力制定訓練計劃,其中包括利用器械訓練、重量訓 練、體能訓練以及模擬運動動作的專項訓練去幫助病人重投目標運動。 病人在開始任何鍛煉計劃之前,建議先與醫療團隊討論,按專業建議進行訓練。病人亦可考慮在 醫療專業人士或物理治療師的監督下制定和進行合適的訓練計劃,以降低風險並有效達到訓練 的成果。

bottom of page